摘要 實施“全面二孩”政策是加快人口戰略轉型,優化人口結構和提高人口素質的重大舉措。市婦聯把開展“全面二孩政策下,婦女兒童權益保護情況”調研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調研相結合,著眼于全市“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實情況,公共服務和社會政策配套狀況,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完善我市相關政策、服務的建議等內容,為貫徹男女平等基本國策,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促進兩性和諧發展提供有價值的數據和參考意見。 作者:莆田市婦女聯合會課題組 課題指導:莊懷冰 課題組組長:蘭志容 課題組成員:徐素瑜、范彩霞、徐美菊、林 瑛
一、調研概況 本次調研重點圍繞“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后,我市婦女兒童權益保障的情況展開。調研時間從2019年9—10月,歷時兩個月,采取召開座談會、實地考察、征求意見、調查問卷、個別訪談等方式,主要面向機關事業單位、企業職工、家庭主婦、創業女性等重點人群,先后組織召開座談會8場,發放問卷調查表120份,并收集、衛健、教育、勞動等多個部門的資料、意見和建議。在深入調研了解的基礎上,形成了調研報告,為進一步推動制定更有針對性、系統性、操作性的法規、政策提出合理的建議意見。 二、當前“全面二孩”政策下,婦女兒童權益保障現狀 (一)生育二孩的情況分析 莆田市2016年出生人口 52714人,二孩以上36159人,占當年度出生人口的68.59%;2017年出生人口 49766人,二孩以上35544人,占當年度出生人口的71.42%;2018年出生人口39327萬人,二孩以上24386人,占當年度出生人口的62.01%。二孩政策實施后,出生人口逐年遞減,2017年、2018年分別下降5.59%、20.98%。衛生部門預計,2019年出生人口不超過35000人,同比降幅預計下降11%。我市2016-2017年二孩以上出生率比全國45%、51.2%,分別高出23.59%、20.22%,二孩政策的實施,有效緩解了我市一孩出生數量減少的影響,有利于改善人口年齡結構,促進人口均衡發展。 從數據情況分析,由于“全面二孩”政策在2016年、2017年集中釋放,人口生育已達到高峰,2018年政策效應弱化,二孩生育回落,出生人口急驟下降。據衛健部門分析,未來幾年,出生人口將總體呈下降趨勢,主要與生育二孩趨于平穩和20-29歲育齡婦女人數減少有關。在調查中,20-35歲的55名受訪者中,33名受訪者表示愿意生育二孩,12名不愿意生育二孩;36-45歲的44名受訪者中,27名受訪者表示愿意生育二孩,16名不愿意生育二孩,一個也不想生的有1人;生育意愿整體不高。目前,90后是一孩生育的主力,90后整體人群銳減又導致育齡婦女整體規模大幅下降。同時,高房價、高額的育兒成本、婚育年齡推遲、生育觀念轉變、婚姻幸福指數的高要求等原因,直接影響90后二孩生育意愿。今后,少子化、老齡化尤其育齡婦女短缺將成為我市乃至全省、全國人口發展的主要矛盾。
(二)推進“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實及成效 1.婦女兒童醫療服務能力逐步提升 (1)母嬰安全工作保障到位。衛健部門貫徹落實加強母嬰安全保障工作的部署要求,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基層醫療單位市級孕產婦、兒童保健門診規范化建設第一輪創建考核驗收,授予18家單位市級規范化孕產婦、兒童保健門診的稱號。修訂下發《關于進一步規范我市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工作的通知》,繼續實施預防“艾梅乙”母嬰阻斷項目。2018年,孕產婦艾滋病病毒檢測39122人,檢測率99.96 %,陽性孕產婦用藥率80%,兒童用藥率80%;孕產婦梅毒檢測39122人,檢測率99.96%,感染孕產婦用藥率84.52%,兒童預防性治療率70.15 %;孕產婦乙肝表面抗原檢測率100%,陽性率13.98 %。新生兒免費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種率100%。 (2)婦幼保健管理日趨健全。持續開展婦幼健康服務示范工程創建,仙游縣婦幼保健院榮獲國家級婦幼健康優質服務示范基地稱號。爭取省級項目資金,分別在涵江區婦幼保健院建設口腔、眼科保健門診??祈椖?,荔城區婦幼保健院建設孕產婦保健門診項目。秀嶼區婦幼保健所完成婚孕檢中心建設,方便群眾就近婚孕檢。10月份,莆田學院附屬醫院“試管技術”項目通過省衛計委專家組評審正式獲批試運行,我市誕生第一家具備開展“試管技術”資質的醫療機構。 (3)母嬰設施建設不斷完善。高標準設置母嬰室,嚴格執行11項基本配置標準,推行母嬰設施互聯網線上建設,全市各級各類公共場所和用人單位已建成母嬰設施88個,其中公共場所的62個母嬰室,群眾可通過福建幸福家庭、莆田健康寶微信公眾號平臺以及百度地圖查找到就近的母嬰設施服務點并一鍵發起導航,大大提高公共場所母嬰設施服務點的利用率。北高鎮衛生院和仙游縣供電公司母嬰室被省衛健委、總工會、婦聯評選為福建省2019年度“我最喜愛的媽媽小屋”。 (4)重大婦幼公共衛生項目持續推進。2018年,全市為27929名育齡婦女免費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完成率103.6%;農村孕婦和城市低保孕婦免費血清學篩查和免費超聲篩查人數為14569名和14979名,項目完成率分別為112.07%、115.22%。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覆蓋率82.23%。 (5)專業醫療隊伍能力得到提升。積極開展婦幼保健和兒科醫生培養,先后組織輸送市、縣(區)婦幼行政管理和技術人員、產兒科人員共18批次130多人次參加國家和省級舉辦的培訓班,參訓班次達14個。開展有針對性業務技術培訓,舉辦市級出生證管理、重大公衛婦幼項目、婦幼衛生信息、兒童保健醫師、新生兒疾病篩查、預防“艾梅乙”母嬰傳播、出生缺陷救助項目、圍產保健等各類培訓班9場,培訓人數1000多人次。 2.學前教育資源逐步擴大 市委、市政府將發展學前教育、幼兒教育作為補民生短板的重要內容,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1)學前教育普惠性不斷加強。加大落實改擴新建幼兒園的力度,抓緊建設2019-2022年規劃新建擴建 53所公辦幼兒園,保證校舍建設任務按規劃時間完成,并提前配備師資隊伍、設備設施等,確保建成一所,投用一所。 (2)加強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認定和管理。為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健全學前教育普惠發展保障機制,市教育局聯合相關部門先后出臺《關于印發莆田市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認定管理及政府購買服務實施辦法(試行)的通知》、《關于開展民辦幼兒園定級評估工作的通知》、《關于調整政府購買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學位補助標準的通知》等文件,開展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認定工作,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民辦并舉的辦園體制,鼓勵、引導民辦幼兒園面向社會提供公益性、普惠性的學前教育服務。2018年,以創建示范園為抓手,全面提升辦園水平,確認仙游縣鯉南幼兒園等4所幼兒園為市級示范性幼兒園。開展省級保教改革建設幼兒園遴選推薦工作,11所幼兒園被認定為省級保教改革建設幼兒園。 (3)落實小區配套幼兒園政策。確保新建住宅小區配套幼兒園與相應的新建住宅小區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交付使用。由教育部門確定辦成公辦幼兒園或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突破政策瓶頸,積極鼓勵扶持符合辦園條件的場所,合理改變樓房原有規劃功能,接受消防,食藥監等部門對辦學條件現狀檢查合格后,舉辦普惠性民辦幼兒園。 3.婦女勞動權益得到保障 (1)加大源頭推動力度。積極呼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交關于研究制定實施“全面二孩”政策相關配套措施等建議、提案,呼吁關注“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后,婦女兒童權益保障問題。建立市級法規政策性別平等咨詢評估機制,通過評估,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2)積極營造良好的就業環境。各級婦聯積極幫助婦女解決就業難題,拓寬婦女就業渠道,提升婦女擇業觀念,引領廣大婦女脫貧致富。按照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全國婦聯等九部門《關于進一步規范招聘行動為促進婦女就業的通知》,加強對用人單位男女平等就業政策的宣傳引導,增強用人單位的主體責任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增強女性在就業和勞動保障中自我保護、依法維權的意識與能力。連續多年聯合人社局等部門舉辦“春風行動”活動,2018-2019年,組織招聘會57場,幫助女性勞動者實現就業7160人,為500名女性提供維權服務和法律咨詢。開展“雙百對接”活動,推出100名優秀女性創業者與100名金融服務專員建立“一對一”指導對接關系,提供精準服務。在全市推出女性專屬金融產品,發放“木蘭貸”“稅金貸”等女性專屬優惠利率貸款4000多萬元。2019年上半年“金幗共建”行動累計新增各類女性貸款28.15億元,為4456位有資金需求的女性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助力婦女就業創業。 (3)主動提供維權服務。充分發揮婦聯信訪窗口、12338 維權熱線、婦女維權服務站和新媒體平臺等作用,宣傳有關平等就業的法律法規,協調法律工作者、心理咨詢師、專業社工等,為婦女提供法律咨詢、心理疏導、技能培訓等多種幫助,引導其依法合理表達維權訴求。 4.生育醫療保障逐步完善 生育保險政策得到落實,2016年全市城鎮職工生育保險參保人數32.16萬人,其中女性參保人數15.29萬人;2017年全市城鎮職工生育保險參保人數21.31萬人,其中女性參保人數9.99萬人;2018年全市城鎮職工生育保險參保人數22.88萬人,其中女性參保人數10.78萬人。“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后,逐步規范生育保險待遇支付工作,實行生育保險待遇限時辦結制,2018年全市共發放生育保險待遇7701萬元,其中生育津貼5230萬元,生育醫療費用2471萬元,覆蓋女職工17598人。 三、制約“全面二孩”政策實施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家庭和公共服務保障是實施“全面二孩”政策的主要影響因素。全國婦聯2017年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有一半以上的一孩家庭沒有生育二孩的意愿,發達地區尤為突出。當前制約我市二孩生育的主要因素有:經濟壓力增大撫養難、勞動權益受損保障難、醫療資源不足就醫難、托幼服務缺乏照料難、幼兒園學位緊張就學難。具體數據統計如下: 調查數據顯示, 無人照顧、經濟壓力、就學壓力是影響女性生育二孩的主要原因,居前三位,分別占57.5%、51.67%、51.67%。 (一)經濟壓力增大撫養難 生育二孩對于職業女性來說,付出的除了時間、精力和生理的劇痛外,還有職場升遷和發展的代價,直接影響職場女性的經濟收入,造成了生育二孩焦慮和不安全感。調查中,有35名受訪者反映同等條件下男員工的工資水平略高于女性,而且大部分企業采用低基本工資+績效提成的薪資制度,女職工生育期間只能領取基本工資,特別是企業高知女性生育期間的經濟收入大大減少,有54名受訪者擔心生育二孩會造成收入下降,影響了生育的動力。 (二)勞動權益受損保障難 隨著男女平等基本國策深入實施,帶有性別歧視的招聘條件已基本消失,但侵害女性勞動權益的現象仍然存在。一是女性入職遭遇“隱形歧視”。如:調查顯示,分別有5名、8名、18名的受訪女職工在面試時,被問到“你是否正在戀愛”“你打算什么時候結婚”“你打算什么時候生孩子”三個問題,也有的用人單位在招聘時增加“能適應出差、加班和高強度勞動”等要求,無形中將部分女性求職者拒之門外。二是職場女性危機感增大。女性的生育年齡25~35歲,恰好與職業生涯的黃金期重合,職業女性可能因為生育孩子而錯過職業升遷的機會,也可能因為追求職業發展而失去生育、再生育的機會。在“全面二孩”政策下,更多職業女性面臨著“生”孩子還是“升”職位的困境。三是哺乳假、照顧假難以兌現。目前,生育成本主要由女性和用人單位承擔,生育的社會價值沒有得到相應的社會認可和補償,部分非公用人單位女職工“孕期、產期、哺乳期”的假期享受比例偏低或全部享受。調查中,享受98天帶薪產假的職業女性有9人,占7.5 %;享受180天帶薪產假的職業女性僅有69人,占57.5%。同時,還有部分用人單位未依法參加生育保險或者未為職工足額繳納生育保險費。 (三)醫療資源不足就醫難 婦產科、兒科床位緊張,??漆t務人員配備不足、資源分布不合理等問題突出。“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后,35周歲以上的高齡產婦增加,可能導致胎兒宮內死亡、先天畸形、早產、新生兒疾病等高危因素大大增多,對孕前優生檢查、孕期保健和產前檢查、分娩救治、危重癥處置、兒童保健等各項需求不斷增加,醫療資源緊缺的問題更加凸顯。調查顯示,有49名35-46歲的女性因“生育年齡原因”,影響或放棄生育二孩的意愿。 (四)托幼服務缺乏照料難 目前0-3歲公共托幼服務的欠缺加劇了職業女性在照料子女和職場發展之間的矛盾。全國婦聯、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第三期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顯示,被訪者的3歲以下孩子由家庭承擔照顧責任的占99.9%。80后、90后是二孩生育的主力軍,本身很多是獨生子女,普遍存在需要父輩幫助照料孩子的情況,加上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還有的父母年邁體弱需要人照護,沒有充足的時間精力撫養孩子,托育服務需求大。調查中,有69名受訪女職工因“無人照顧”問題,影響了二孩的生育意愿。據了解,全市目前沒有一家公立的0-3歲托兒所,現有的早教機構也需要大人陪同,且費用昂貴,托幼服務機構嚴重缺乏,增加育兒難度。 (五)幼兒園學位緊張就學難 公辦幼兒園入園難,民辦園學費較高。幼兒園學位缺口仍然較大,大班額大校額現象仍然普遍。同時,小區配套幼兒園“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交付使用”落實難,加劇了幼兒就學壓力。 四、對策建議 根據調研座談反映的問題和問卷調查顯示的情況,制約、影響婦女生育二孩的因素比較復雜,涉及家庭、個人以及教育、衛生、勞動等公共服務的供給,需要各方聯動、協同應對,才能促進“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實。 (一)加強婦女兒童醫療資源建設 一是加強婦幼保健基礎設施建設。針對全市婦幼保健機構基礎薄弱的現狀,建議將市、縣區婦幼保健機構的建立健全、能力提升、規劃建設等內容納入加快社會民生事業發展補齊民生短板的重點任務,列入全市衛生健康方面補短板清單,明確縣區政府為此項補短板工作的責任單位,爭取到2020年,每個縣區都能有1所政府舉辦、獨立、標準化的婦幼保健機構。二是以市婦女兒童醫院、市婦幼保健院為龍頭,市第一醫院、莆田學院附屬醫院等綜合醫院為骨干,縣(區)醫院、婦幼保健院共同參與,建立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轉診、會診網絡和機制,提升急診急救能力。三是加強縣區婦幼保健機構和綜合醫院兒科建設,添置必需的醫療設備設施,增加產科兒科床位和專業醫護人員的數量,提升婦幼、兒童保健水平。四是加大產科、兒科醫生培養。探索以縣區為單位,實行產科醫生、兒科醫生、助產士定向培養,財政予以適當補助學費。 (二)提升生育服務水平 一是加大出生缺陷防治力度。加大出生缺陷防治、科學備孕、優生健康檢查、孕產期保健、產前檢查等健康知識宣傳。逐步擴大免費篩查范圍,將新生兒聽力篩查、遺傳代謝性疾病等納入免費篩查范圍,提高人口質量。二是強化婚檢力度。民政婚姻登記處應設立婚姻家庭輔導室,或婚姻登記窗口與婚檢接待、優生優育指導合并設置,引導幫助群眾了解生育知識,主動進行免費科學婚檢,提高婚檢率。三是建立專門的二孩孕產婦管理檔案。增加35歲以上高齡婦女妊娠的數據收集、統計和管理,設立產檢綠色通道,并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再生育孕期、分娩指導方案。四要整合社會資源,繼續加大公共場所母嬰設施建設,保障母嬰權益。 (三)加大醫療保障力度 一是提高生育保險補助待遇,適當提高產前檢查和分娩補助標準??蓞⒄諊鴥炔糠值厥械淖龇?,對女方年滿35周歲、確需實施輔助生殖技術生育二孩的,所發生的費用按比例納入醫保報銷范圍。二是提高兒童基本醫療保險報銷比例,最大范圍的將兒童使用的藥品納入基本醫療保險目錄,減輕家庭育兒負擔。三是產科、兒科、婦幼保健醫務人員工作壓力較大、業務繁重,應當適當提高工資待遇。 (四)加快學前教育發展 一是合理優化幼兒園布局。資金向山區、沿海、農村傾斜。嚴格執行城鎮住宅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三同步”制度,限時移交。盤活機關、企事業單位閑置房屋資源,滿足就近入園需求。二是提高對學前教育投入的占比,明確財政撥款標準和生均公用經費標準。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增加普惠性幼兒園數量。加強對民辦幼兒園的監管,提升民辦幼兒園質量。三是加大定向幼兒教師的培養??h(區)可通過與職業技術學院聯合,采取定向委托培養的方案,解決山區、海島學前教育所面臨的師資困難,滿足群眾需求。 (五)推動托幼服務體系建設 一是積極推動公立托兒所建設。堅持服務公益化,逐步建立0-3歲嬰幼兒托育服務機構管理標準、服務技術流程,實現托幼服務專業化。二是鼓勵和支持機關、企事業單位開辦公立的嬰幼兒托育機構,為職工提供福利性的嬰幼兒托育服務,條件成熟的可向群眾開放,收取適當的費用。三是充分利用鄉鎮(街道)、社區(村)現有的“兒童之家”“社區家庭學?!钡裙卜召Y源,探索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開展托幼服務。四是整合教育、衛健、群團等資源,為0-3歲嬰幼兒家庭提供科學育兒知識講座、親子互動輔導活動等公益課堂。五是加強月嫂、育嬰師、育兒嫂的職業培訓,增加家政服務市場勞動力供給。 (六)保障婦女的就業權利 一是要將生育保險基金完全由用人單位繳費改由用人單位繳費和政府補貼組成,減輕用人單位負擔。二是建議勞動執法部門繼續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就業歧視的監督檢查,嚴厲查處就業市場上的性別歧視。三是把企業優先錄用女職工、依法保障女性“三期”(孕期、產假期、哺乳期)權益、足額交納生育保險等內容納入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評價體系,將表現惡劣的企業列入“黑名單”,凈化女性就業環境。 (七)創新機制落實政策 一是修訂相關法律法規。建議修訂《福建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將配偶陪產假延長至30天,與傳統“坐月子”的時間相吻合,減輕女性分娩后的撫育壓力。同時,建議逐步將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范疇。二是完善財稅、住房等政策支持。對生育二孩的家庭,在個稅方面給予一定的稅收抵免,在購房時適當提高公積金貸款額度和降低貸款利率,優先保障公租房、限價房;對女職工達到一定比例的用人單位在稅費減免、融資貸款等方面給予一定的政策獎勵,保障用人單位在招收女性職工時的利益平衡;對醫院、學校等女職工較多的機關事業單位適當增加人員編制。三是加強課后服務管理。切實落實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做好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強化校內教育,開展中小學生課后服務,促進學生學習、培養學生興趣、促進個性發展和素質教育,幫助家長解決子女課后無人接送、看護的困難。 (八)加強宣傳引導 發揮衛健、教育、勞動、民政、婦聯等部門的作用,大力宣傳“全面二孩”政策及其配套措施,重點宣講實施“全面二孩”政策的重要性、優生優育與提高出生人口質量等知識,逐步改變年輕人婚戀觀和生育觀。一是加強婚姻家庭輔導。逐步在全市民政婚姻登記處推廣設立婚姻家庭輔導室,為群眾提供婚內心理調適、優生優育等服務,提升家庭文明程度,增強家庭幸福指數。二是加強家庭教育指導。通過媒體宣傳,強化父母的家庭責任,鼓勵男性增強育兒、親子教育、家庭照料等責任意識,盡可能減輕妻子的家庭負擔,減輕女性對養育子女的恐慌。 實施“全面二孩”政策,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事關億萬家庭的幸福安康,需要各級各部門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出發,加強協作、統籌規劃,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為建設美麗莆田,創建美麗中國的示范區營造良好的人口環境。 |